在緊張的高三學習和備考中,怎樣才能有效地利用剩下不到半年的時間,使自己的復習更有成效,這需要處理好以下五個關系:考試說明和大綱、教材的關系、知識理解與解題的關系、重點知識和一般知識的關系、難題與基礎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科之間的關系。 考試說明與大綱教材關系 為了指導高考命題,使考試的要求更為明確,有關部門制定了考試說明??荚囌f明與教學大綱和教材到底有什么關系?作為考生,應該以什么為依據進行復習? 應該說,考試說明是依據教學大綱制定的,它們之間應該沒有矛盾,但是它們的功能不同,因此會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教學大綱是作為整個高中教學的依據,而考試說明只是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因此,教學大綱的涵蓋比考試說明更廣一些。比如說,有一些教學內容對學生的發(fā)展是必不可少的,但未必需要考試。如許多科技的最新發(fā)展情況的介紹,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對一個人的智能發(fā)展是很重要的,但是高考不需要也不可能對這些知識進行考查。這是因為學生的知識基礎還不夠,難以對這些知識有真正的理解,如果只考查一些表面的東西,則不能考查出學生真正的能力,只能鼓勵學生死記硬背,這不符合高考的宗旨。 在能力要求方面也是同樣,有一些能力對學生的發(fā)展是很重要的,但是高考受到考試形式和規(guī)模的限制,無法進行考查,如自然科學學科的實驗動手能力。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必要制定考試說明。因此對準備考試來說,弄清考試說明的要求是很重要的。但是人的許多方面的能力是相互關聯的,一些雖然考試沒有明確要求的內容,對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和深刻程度,提高學生在考場上的應變能力是很有用的,從而對提高考試成績也有間接的作用,也不能完全丟開不管。 教材把教學大綱中一些抽象的規(guī)定加以具體化,學生學習基本上是以教材為依托。剛才說明教學大綱與考試說明的關系,實際上也是教材和考試說明的關系。所以,作為備考來說,也應該以教材為依托,全面復習,對考試說明沒有列出的內容不必過分深究。不過要注意,高考的題目大體上分兩部分,一部分考查對基本知識的了解,另一部分考查較為深層的能力。前者與教材關系較緊密,但也不會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內容,后者基本上是從教材的內容引申開去,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知識理解與解題的關系 許多學生到備考復習的時候都是埋頭解題,對如何深入理解所學知識重視不夠,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從表面上看,考試是通過題目來進行的,備考自然應以解題為主。實際上,多解題主要能夠提高的是解題的技巧,技巧熟練當然對提高成績有一定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作用,所以不能只顧埋頭解題。特別是現在市面上許多復習資料質量很差,有的熱衷于將試題的內容和解題的方法用一些所謂的模式加以固定,讓學生反復操練這些基本套路,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用這些套路去套一些基本知識考查的題目或許能夠有一點作用,但對那些以考查能力為主的題目就不起作用,而且許多時候還會起反作用。經常有一些考生在審題時沒有真正弄清題目的意思,一看題目大概與復習時的某一類題目相似,就用熟悉的套路去套,結果完全弄錯了方向。而高考的題目中,對學生的錄取起決定作用的正是這后一類題目。 正確的態(tài)度是,在盡可能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適量進行解題訓練。解題中出現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不要急于去看解答,而是要回過頭來思考相關的知識應如何理解,在知識后面隱含了什么樣的思想方法,自己掌握了沒有。即使因為確實想不通而去看解答或請教老師同學,也要回頭想想自己為什么沒有想通,不要輕易放過。解題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每解一題都有收獲。 至于有的同學希望通過大量解題來包圍考試題,這只是一種高消耗、低效率的辦法?;ㄙM非常大的精力,可能碰上的考題即使不要說完全沒有,也是極少。實際上許多同學由于過于沉迷在解題之中而跳不出來,結果反而被過多的考題弄糊涂了,或者因為過分地拼體力而傷及身體,造成過分的緊張和思維靈敏度的下降,得不償失。 重點知識與一般知識關系 如果我們將知識比為一張漁網,重點知識就好像是這張網的綱,一般知識就好像是由一根根網線織成的目。所謂綱舉目張,重點知識是構成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石或關鍵,如物理中的牛頓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歐姆定律、電磁感應定律等等,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這些關鍵知識都理解深透了,才能對整個學科的知識有系統(tǒng)的認識,構建起相關學科的框架,從一個高的立足點上去理解認識學科的一般知識。 但是重點知識離不開一般知識的支撐。一般來說,重點知識都是概括和抽象程度比較高的知識,一般知識的抽象程度低一些,與現實聯系多一些,許多具體問題都是和這些具體知識聯系在一起的,如有關物體在運動中的速度、動量、能量的知識,就直接和探討物體相互作用的問題聯系在一起。要深入理解抽象的牛頓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需要對各種運動的知識有全面的掌握;在深入理解牛頓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之后,才能夠進一步把握物體機械運動的各種現象。 從考試的角度來看,試題多數落在重點知識上,但是又直接與相關的一般知識掛鉤,不管是重點還是非重點,都應掌握好。如一道問及物體運動過程中能量變化的題目,就直接與物體運動速度、加速度、受力變化等知識聯系在一起。 上面所說的一般知識與重點知識的聯系非常緊密。還有一類知識是屬于應用的知識,與生產和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但是由于目前的高中課程重視的是學科的理論體系,這些知識就成為所謂的一般知識,如高中物理中有關交流電的知識。從聯系實際的角度來看,這些知識是很重要的,在高考中也有一定的分量。但是由于學生的忽視,也由于這些知識不像重點知識那樣反復多次接觸,一考到這些地方,學生的表現總是比較差。 最后還有一類一般知識,在學科中的地位其實也很重要,只不過由于種種原因,在高中課程中沒有把它們列為重點,如物理課中的振動方程、波動方程,對這樣的知識也應該有一定的把握。與這類知識相關的考題,往往是表面上看起來簡單,但學生的回答卻很不理想,原因就在于要理解好這些知識需要花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往往投入不夠。 在高考實踐中,成績在入學分數線附近的學生往往在涉及重點知識且難度中等或略為偏難的題目上表現差距不大,而在涉及后兩類一般性知識的題目上表現差距就比較大,成為拉開成績差距的一個因素。其原因就在于大家都重視重點知識,但是對一般知識的重視程度及下的功夫就不一樣了。 難題與基礎之間的關系 高考的題目有難、中、易之分。比較難的題目,或者對學科知識的綜合面比較寬,或者對能力的要求比較高,比較活。一道好的難題,有時可以為教學樹立一個具體的高標準,因此受到教師和學生的普遍關注。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津津樂道,反復強調;學生則以此為目標,所謂“高標準、嚴要求”。但是不幸的是,高考的難題對學生的能力和知識上的要求往往是一般學生所難以達到的,這樣才能發(fā)揮其對高層次學生進行選拔的功能。 一個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有的人在某方面有才能,在其他方面就不一定有高的才能。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學生也不是能夠在所有高考的學科上都達到最高水平。要承認這種差別,要正視自己的優(yōu)勢和弱點,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有一個恰當的估計。如果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后,在某個學科上總是在中等的水平上徘徊,練習的題目就不要偏離中等難度題目太遠,保證自己對中等難度的題目有把握,不要一味追求難,好高鶩遠,結果是花費大量時間去進行無效的追求,得不償失。有的同學為實現自我突破,千方百計地多解難題,這種愿望是好的,但是要把力氣花在加深對基本知識的理解上,而不是死刨難題。 學科之間的關系 作為選拔大學新生的入學選拔考試,高考從大學學習的需要出發(fā),要求學生有相對全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高考以幾門主要學科的總和決定一個考生的成績,這種做法盡管在科學性上還有值得討論和商榷之處,但方向是對的。 現在有一種論調,說這樣面面俱到的教育和考試方法不好,某某歷史名家當年在中學里數學就不及格,如果在今天就考不上大學,更不要說成為名家了。這種特殊的人才是有的,但只是極少數。更重要的是,對于這類特殊人才和大師級人物,需要有特殊的培養(yǎng)方式,包括入學選拔方式。高考面對的是大多數人,只能按照普遍的情況和一般的規(guī)律來設置和進行,如果“偏科”是人才成長的一般規(guī)律的話,那么我們的教育和教學以至高考,確實應該轉向單科進行教學和考試的方向上。事實恰恰是相反,今天對學生素質發(fā)展帶來破壞性影響的正是這種以某幾個考試學科為目標的教學,使得我們許多學文科的學生成為“科學盲”,學理科的學生不知秦皇漢武是何人。 保證在各個學科上有均衡的發(fā)展,在這樣的基礎上有所側重,既是獲得高考好成績的需要,也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 |
|本地廣告聯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魯ICP備19052200號-1 )
GMT+8, 2025-5-16 20: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